许鸿飞:当代翡翠 雕塑开拓者(组图)

发布时间:2013 / 05 / 14    浏览量:2758次

《肥趣》

 

 

 

《鱼女》

 

 

 

《浪花起舞》

 

 

《月光下》

 

 

 

 

“许鸿飞翡翠雕塑作品展翡之随想”将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

    2006年,法国巴黎举办中法文化交流活动,想开一个中国雕塑家联展,策展人到广州来挑选参展对象,转了一圈,直至踏入许鸿飞的石磨坊,方如获至宝就要他去参展,理由是“你的作品是法国没有的;之前看到的那些,在法国遍地都是”。

    时光再继续倒带。1999年,黄永玉先生到广州,一入石磨坊就看中了许鸿飞创作的肥女人雕塑。他鼓励道:“你要继续跳出学院派雕塑的框框,沿着‘肥女人系列’不断尝试。”这话犹如一颗定心丹,让许鸿飞在突破之路上勇敢地拔足狂奔,乃至于作品能够奔出国门。

    今天,许鸿飞更从“肥女人”奔进了“翡女人”,以材质带动观念,再一次实现了飞跃。那么,新鲜出炉的“翡女人”又是什么样子呢?6月12日~6月21日,“许鸿飞翡翠雕塑作品展翡之随想”将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,近30件独一无二的翡翠艺术作品,无疑将让观众想入翡翡。

    文、图 记者 江粤军

    “赌石”之旅带来突破口

    几乎每一两年,许鸿飞都会做一次雕塑展,而每次雕塑展,他对作品都有一个严格的要求,就是要有不同,能出新这足以吊起观众的胃口。

    2010年亚运会期间,许鸿飞和美国黑人雕塑家阿比奥拉? 阿基杜拉德(钱大有)在广州艺博院举行了《对话》雕塑展,他的“运动胖女人”获得了非凡的反响。春节后,著名美术评论家宋伟光先生在电话中告诉他:“北京798艺术区、宋庄的艺术家,都很想知道接下来你又要做什么。”许鸿飞说还没想好,但肯定会很不一样。

    很快,就有一位朋友想让他帮忙做一件翡翠作品。此前,他只知道翡翠很贵重,能做一些手镯、挂件之类的工艺品,没想过还能用来做雕塑。“主要是不知道有那么大的料。”许鸿飞说,后来来了些兴趣,觉得不妨尝试一下,于是:凌晨3时,白云机场,一帮青壮年面带希冀,鱼贯登机;到了缅甸的首都内比都的军用机场,被赶进小屋;天亮了,一张桌子摆开,就是所谓的出关检查。之后,大家又不顾疲累坐上大巴,直扑翡翠交易市场,入场还得交一万欧元的押金。这一趟神秘又潦草的旅程,让许鸿飞在直面翡翠原石之前,就充分感觉到它那撩人的吸引力了。

    “看到那些大石头后,我发现标价都不算高,自己还承担得起,但用的是暗标的公拍方法,谁写下的价钱高,谁就能得到。于是我就告诉朋友,我也不要他提供原石了,当然也不会按他的意愿去雕塑了,我想自己拍,做自己想做的东西。我选了七八块石头,给的价钱都是标价的十几倍吧。结果一揭晓,我一块翡翠原石也没得到。问了别人,才知道有的人写下的价钱是标价的几十上百倍。”

    就这样空手而归。但许鸿飞的心思已被挑动了,几个月后,他又踏上了“赌石”征途。

    “这次我注意观察,终于明白大家是边拿着手电筒边算这块料能做几个镯子、几个挂件,然后综合得出要下多高价位的。我就在他们算的价格上加个百分之二三十乃至五十,这样终于拍到石头了。”

    但石头一回到石磨坊,许鸿飞发现自己还是失策了。“在那里看着挺大,回来一比对,才知道什么也做不了,几十斤重的根本无法用来做雕塑材料。第二次投的有百分之七八十就这样搁置了。”许鸿飞指着地上那些其貌不扬的石头说。

    许鸿飞的兴趣已经被完全勾引起来了,不行,就再去。哪怕这些“疯狂的石头”每次标底都会涨个30%,他也要“三进宫”,“四进宫”,找到最想要的翡翠原石。在对成败还一无所知的情形下,他几乎把自己这些年积下的身家都搭进去了。

    视翡翠为“石头”

    许鸿飞:1963生于广东阳江市,1990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。现为广州雕塑院院长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,入选参加国际奥委会主办的《第三届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》,是唯一与其他30个国家竞逐该大奖项的中国雕塑家,其入选作品被瑞士国际奥委会收藏。

    许鸿飞就这样成了国内做翡翠雕塑的第一人。他叙说得云淡风轻,别人听起来却不免惊心动魄。那考验的不止是眼光,更是魄力。

    而他的大魄力还在于把翡翠又还原为“石头”。“第一件翡翠雕塑的确很费劲,想多保留点石材,想更好地物尽其用,结果两个月才弄出来。”出来后的效果把许鸿飞自己也震住了。翡翠的光泽把胖女人的珠圆玉润表现得淋漓尽致,胖女人的丰乳肥臀充满了肉感的光辉,雕塑语言本身变成了表达方式,将他的风格往前推进了一大步。

    看到这样一件成品,许鸿飞的心打开了,负担放下了,他不再为材质的贵重所累,不再去管一刀一斧下去砍掉的是多少钱,他一件做得比一件快,一件比一件更有想象力,一件比一件更冲击人心。“每天都很兴奋,这是以前用其他材质所没有过的,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,最终出来的会是什么效果。”许鸿飞感叹说。

    为了让帮他雕凿的工匠们不要有顾虑有迟疑,心疼起来落不了刀,许鸿飞只告诉他们这是玉石,本质是石。他的所有作品,最终可能就只剩翡翠原石的“半壁江山”甚或三分之一。他勇敢的舍,最终收获的是一件件让人心旌摇荡的作品,像《月光下》的胖女人如沐浴于温柔的神光中,那胖女人一甩头的《醉》则让人感觉她周围的空气都有一种蜜样的甜润。许鸿飞还做了一件六个胖女人组成的《水漾凝脂》,就是想告诉人们,翡翠也能做群雕的。“成品都有几百斤重,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,原石是要叉车运到石磨坊这里来的。”

    宋伟光对他的“翡女人”是如此评价的:“许鸿飞的新作连接了纯艺与工艺,连接了高雅与通俗,连接了文化与消费,他的艺术实践的空间也因此愈发地宽广了起来,他的艺术灵感也因此会迸发出更加灿烂的灵光。”

    也许还可以这样说,许鸿飞的“翡女人”,一方面是为雕塑界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,一方面是让他个人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同时也给观众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欣赏体验。

    对话许鸿飞:

    雕塑家首先要做出自己的风格

    广州日报:您说过,传统的工艺师是没办法为您的翡翠作品雕刻的。按理说,他们的工艺水平都是很高的,为什么反而不行呢?

    许鸿飞:其实我尝试过,请了一位工艺师来,他一看到模子就说不会做。因为雕塑是要先做个一比一的模子的,然后再照着模子在材料上打点、雕凿,全身打几百个点,点到位了造型也就接近了。但传统的工艺师基本上是手手相传,他们习惯了做小件、做固定样式,看图形,或者靠记靠背,他们不懂得人体比例结构,做出来的一般头很大、手很粗,在工艺品上有一种写意的美,到了讲究生活化的雕塑,那就看不下去了。所以最后我还是要用做汉白玉雕塑的工人,只是把工具给换了,因为玉的硬度高,要用玉雕的工具。

    广州日报:中国的雕塑市场一直表现不太抢眼,像朱铭的《太极》系列等在国内外拍卖场上表现那么好的实在不多,您认为主要原因何在?

    许鸿飞:朱铭在台湾的工作室我去过,我也非常欣赏他的作品,能获得世界认同的亚洲雕塑家他应排第一位,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都收藏他的东西,他的《太极》系列一米五以上的能拍出上千万,的确很厉害。他被认可最主要是因为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中西合璧、独一无二的风格,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朱铭的东西。而且他在材质上也不断转型创新,从木头到铜到不锈钢到上了颜色的木头乃至于布扎的。大陆的雕塑家为什么大部分不被市场接受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创造性,没有自己的风格。

    广州日报:雕塑概念(学院派雕塑)是引进的,为何同为引进的油画被国人接受的程度会高很多?

    许鸿飞:首先,油画是可以挂在厅堂的,同时,像陈逸飞那种写实唯美的油画,国人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。而雕塑由于被国内很多雕塑家自己局限于宏大叙事,只做那种纪念碑式的、象征性的东西,很少做小的架上雕塑,缺乏生活趣味,缺乏亲和力,和人有距离,现实感不强,所以很难被接受。所以有人说我改变了广东的雕塑格局,我也希望是这样。一个城市如果多几位风格各异的雕塑家为人们所接受,这个城市的雕塑样貌就丰富多彩了。

    广州日报:为何雕塑界的观念转变会比较慢呢?

    许鸿飞:因为雕塑的创作难度比较高,要改变起来是没那么容易的,你一般只能问一个雕塑家“一年做了几件作品”,但你不会这样去问一个画家,这是材质上决定的。

    广州日报:您的作品常常在草创阶段就被订购一空,以您的经验看,中国雕塑家应该如何更好地拓展生存空间?

    许鸿飞:其实雕塑家首先要做出自己的风格,坚持下来可能就被认可了,就像我开始做胖女人,很多人会觉得“难看”,但我坚持了下来,最后大家也都接受了,别人才会找上门来,要求收你的东西。当他们已完全接受你的东西,那他就认定你了,也会接受你新的风格,新的创作。这样就达到了一个良性循环,收藏家能收到更好的作品,艺术家也有创新的动力。只要自己在不断推进,别人还会比你更关心下次又出什么新作品。

Top↑